皇帝是怎样炼成的 | 清朝皇子教育大揭秘
巳时(9~11点):此时气温升高,皇子仍正襟危坐,伏案写字。
午时(11~13点):侍卫端进饭菜后,皇子和各位师傅共同用膳。之后,皇子不休息接着读《礼记》章节。
未时(13~15点):皇子在庭院中练习射箭。之后,师傅为皇子讲课,依题梳讲。
申时(15~17点):康熙再次来到书房,随意翻书命题,让皇子解答。之后,又检查皇子射箭情况,并亲自示范。
皇子们不仅一天要连续学习十余个小时,而且在一年当中也只有元旦、端午、中秋、万寿(皇上的生日)、自寿(自己的生日)这5天放假,除夕也不放假。
满汉蒙西教育融合
康熙帝身上有三种血统,父亲顺治皇帝是满洲人,祖母孝庄太后是蒙古人,母亲佟佳氏是汉族人,因而从小也接受着三种不同的文化教育。康熙帝向满洲的勇士学习骑射,向苏麻喇姑(孝庄太后的侍女)学习蒙古语,跟汉人文官学习儒家教育。
三种文化的熏陶,塑造了开创“康乾盛世”的一代明君。因此,在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时,康熙帝延续了自己童年接受的教育方式,让皇子们学习在不同民族的文化教育融合中学习成长。
皇子们学习的内容包括满、蒙、汉等语言文字以及《四书》、《五经》等儒家经典。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,每个皇子都配有汉人师傅,人数多少不定,总管教学事务的称“总师傅”。
在儒家教育下,皇子学会了仁爱与韬略;满族文化培养了他们的勇武与奋进;蒙古文化熏陶出他们的高远与大度。
除了精通四书五经,当时西方的科学文化已经传入中国。因为康熙帝对西方科学极其感兴趣,因而皇子们也向传教士们学习天文学、数学、物理学和医学。当时的皇太子胤扔、皇四子胤禛(即后来的雍正皇帝)都曾独立而准确地观察天象。
接地气的皇家教育
讲了这么多,如果你认为皇子每天只在书房中一遍一遍不断重复地背书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读书只不过是皇子读书学习的基本方式。
从康熙帝开始,每一位皇帝对皇子的教育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。这包括言传、身教,让皇子参加打猎、出巡、祭祀等外出活动,增广见闻,让皇子有各种办理政务的实习机会。康熙帝更是规定,皇子在出巡期间,一律骑马,不得乘轿,以免娇惯。
龙生九子 各有不同
在皇室中,地位虽然决定了各位皇子长大后不同的命运,但是教育却影响了他们的整个人生。
在康熙帝设计的教育方式下,爱新觉罗子孙分成了以下几种类型:
1
政治型:譬如雍正做了皇帝,乾隆做了皇帝,应当说康熙的教育是成功的。
2
学者型: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,他主持编修《古今图书集成》一万卷。
3
艺术生活型:很多皇子的母妃地位低下,无法竞争皇位,但求平平安安生活,因而有很多精力付诸于书法绘画。
清朝皇帝的勤政也是与儿时所受教育是分不开的,正是清朝对皇子要求严格,皇帝对子孙教育的重视,使得清朝皇帝综合能力在以往的历朝历代也是属于较高水平。
不知道看了皇子是如何教育的你,是否有学到几招呢?
编辑 | 江江
IVYGATE
Your Gateway to
Elite Education.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